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投資人最愛的ETF 前十名出列
發佈時間-2018/3/20

2018-02-05 19:26經濟日報 記者趙于萱、數位部內容中心

台灣投資人愈來愈習慣投資ETF,過去三年,ETF成交金額連續突破兆元,近15年更累積7兆元的交易紀錄,期間不但帶動周邊市場成長,也改變投資生態。

ETF的正式名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是結合股票和基金的金融商品。ETF透過買進一籃子成分證券複製指數報酬,投資人可以比照基金交易,在初級市場申贖ETF,也能從集中市場買賣ETF。

元大投信表示,台灣第一檔ETF是2003年6月25日成立,連結台股50大市值股的元大台灣50,迄今發行近15年。之前進行股票配置,只能一張張買進,ETF則滿足快速配置需求,負擔一次交易手續費,就買足一籃子股票。

台灣投資人很快接受這種交易工具,ETF發展不到五年,剛好遇上兩岸熱議證照互通,陸股產品應運而生,ETF單年成交金額達到千億元,2014年過後,接連有一連串創新商品,槓桿/反向、商品、債券、外匯ETF等相繼問世,再推動市場規模連年雙位數跳升。

立足台股,投資人運用ETF,也能從事槓桿性與非股權商品操作,串接股債期匯四個市場。

CMoney統計,2015年來,ETF成交金額排行榜,連續由富邦上証正2蟬聯第一,單年最高創造5,467億元的成交值,去年最少也有2,815億元;從2015年到2017年,富邦上証正2、元大台灣50反1、元大台灣50、富邦上証、元大滬深300正2連續三年進入Top10。

2017年交易最熱前十大ETF有五類:陸股ETF 、台股ETF 、石油ETF 、避險ETF 、債券ETF。

去年台灣上市櫃ETF掛牌45檔,總數108檔,資產規模升至3,499億元,發行投信增至十家,均為歷來最高。而反映交易熱度的ETF成交金額1.2兆元,雖見衰退,仍締造史上第三高。這種創新已吸引國際矚目,外資動向不再以期現貨進出為單一指標。

業界普遍分析,台灣ETF前景仍看成長,但發展性還有多少?值得關注三方向。

第一,去年新問世的債券ETF,依舊在今年扮演主流,單是1月,投信便募集七檔債券ETF。元大投信指數暨量化投資事業群基金經理張勝原表示,債券ETF一大資金來源是國內壽險,統計主要壽險投資海外固定收益資產至少九兆美元,近年回流買台股的部位還不多。

再觀察散戶需求,不論境內外基金市場,現有規模各2.3兆、3.4兆元,穩健配息的債券基金都占到一半,而債券ETF尚不及千億元,潛力猶高。

第二,台灣ETF檔數甫創百檔紀錄,這個數字是高是低?國泰投信ETF團隊資深經理游日傑表示,鄰近香港、韓國發展比台灣早,兩大市場掛牌百檔產品,並未出現飽和降溫,反而持續擴增,韓國2015-2017年間,更由185檔升至300檔,台灣發行依舊可期。

第三,台灣ETF規模相對境內基金市場,占比14%,計入境外基金比重低於6%,游日傑指出,最悠久的美國,ETF占全體基金比重有20%~30%,由此看來也彰顯台灣市場的成長性。

投信激戰 管理費下殺

全球搶食ETF大商機,台灣金融業也不例外,至今計有十家投信加入發行,上市櫃檔數破百檔,不過伴隨而來,衍生出商品同質化、大打價格戰,以及交易冷清的「冷凍ETF」,也備受業界關注。

多名投信業者形容,當前ETF生態已是「紅海戰場」,尤其商品同質化、下殺管理費(基金管理的費用收入),打亂遊戲規則,為市場成長潛伏阻力,亟需更加分流化和客戶導向化的服務來突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