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2018-08-19 00:12經濟日報 記者楊筱筠整理
現在是新鮮人陸續進入職場的階段,我觀察到很多社會新鮮人一領到薪資,總覺得「存錢優先」,先做儲蓄、投資的規劃,忽略保障的重要性。當意外或疾病來臨時,會讓自己完全曝露於風險之中,沒有任何防護與保障,不僅無力再儲蓄投資、累積資產,反而拖累自己與家人的未來,所以我常扭轉新鮮人的觀念,應優先做好風險規劃,才能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在職場上衝刺。
但要怎麼精準規劃符合自己的需求,我建議,新鮮人在思考風險規劃時,應思考二件事。首先,了解自己最擔心、害怕的是什麼,從這點思考,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對應的規劃方向;其次,就是思考自己可運用於風險規劃的資金有多少及這筆錢的使用時間。
以社會新鮮人來說,最擔心的事,包含「萬一發生事故、生病、無法回家怎麼辦」,「意外或生病住院,開銷大但薪水有限,該怎麼辦?」,或是「生病或意外,無法繼續工作,該如何照顧自己跟家人接下來的生活」這三大項,至於資金需求,可先用薪資收入,扣除生活上必要與需要的支出,再從剩餘薪水中,依個人需求撥一部分進行風險規劃。
我常呼籲年輕人不能輕忽長照問題,年輕人活動量大,常常騎機車、自行車奔波,忙於工作或生活旅遊,若是不幸因車禍或意外造成失能狀態,可能會因年紀輕,而面臨比高齡者更長的長期照顧時間,因此若新鮮人有較多預算,一定要投保失能扶助險。
以上這些險種,都是社會新鮮人一定要做的基本保障,但考量社會新鮮人薪資剛起步、預算有限,我建議,可先以保費較便宜、沒有還本功能的定期險為主,先做全面性的規劃,把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幫自己撐起保護的大傘;若預算較充足,可參考「終身險+定期險」的搭配原則,以終身險轉嫁最擔心的風險,定期險用來轉嫁較不擔心,或次要的人身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