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2018-10-07 00:00經濟日報 記者葉憶如整理
隨著高齡化與少子化的趨勢,據衛福部資料顯示,台灣需長期照顧的人數年增率3.5%,推估到2026年將突破100萬人,而台灣人臨終前平均臥床時間長達7.3年。這筆長期照護開銷將落在家人身上,肯定會大幅侵蝕退休金準備。
在我的保險從業生涯中,訴求可以領取相關照護理賠金的保險,例如失能扶助險、長照險、類長看險等等,詢問度都很高。就相同年紀、類似的給付條件來看,失能扶助險的保費最便宜、長照險保費最貴。民眾該如何選擇呢?我想強調,保費預算不該是取決「該買哪一種保險」的唯一條件,而是要看不同險種的保障範圍能不能符合期待。
失能扶助險依照保障年期與還本與否,分成定期險與終身險,定期險較便宜,終身險保費較高。該買多少才夠?在規劃時,建議以每月可以理賠至少2萬的失能扶助金作為初步規劃。目前失能扶助險給付包含一次給付與分次給付金,有些依殘廢等級依比率給付分次給付金,多數的失能扶助險在保戶發生1~6級殘廢時,「分次給付保險金」也會對照給付比率發放,例如本來月領2萬元保險金,但發生3級殘,只能領到1萬6,000元(2萬元×80%=1萬6,000元),但有些失能扶助險1~6級殘不分給付比率,均100%給付,但保費也相對較高。
最後,想要提醒兩個注意重點,首先是先確認保證給付期間或理賠次數上限,期間愈長或是次數愈高愈理想;最後就是留意是否有豁免保費設計,意即保戶繳費期間若因疾病或意外導致1~6級殘時,可免繳保費。(公勝保經市政業務中心體系總監鄭雅馨口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