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蘋果日報2018/11/20
【齊瑞甄╱台北報導】受到國際政經局勢影響,各國匯率波動大,國人喜愛購買外幣保單分散風險,外幣投資型保單深受民眾喜愛,不過投保時該注意哪些?台壽表示,「匯兌風險」、「匯款費用」、「投資標的限制」關鍵3心法勢必得掌握。
攤開保險局統計數字,外幣保單今年前9月新契約保費收入約4845.82億元,和去年同期3831億元相較,年增率26.49%;投資型保單今年前9月為2013.96億元,年增73%,其中又以美元投資型保單前9月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134.99億美元,年增25%,其中以投資型46.72億美元、年增61%。
台灣人壽商品二部部長黃文章表示,購買外幣投資型保單會產生「匯兌風險」最主要有2,第1、幣別,儘量避開波動度高的新興市場國家當地貨幣,例如南非幣等,以免賺股利或利息而虧了匯率。第2、當保戶以台幣換匯成外幣,購買外幣投資型保單時,因外幣投資型保單收付幣別為相同幣別,因此保險公司給付,都會以外幣為主,而等到保戶再換回台幣時,則有可能因時間、匯率不同,產生匯兌上的差異。
黃文章接著說明,民眾投保時,若選擇讓保險公司指定銀行的外匯存款帳戶,交付相關款項時,無需負擔匯款費用;相反的,若並非保險公司指定銀行時,則需負擔匯出銀行手續費、國外中間銀行手續費及受款銀行手續費等相關費用,因此民眾投保時,建議可選擇保險公司指定銀行之外匯存款帳戶,以減少「匯款費用」額外成本的支出。
保戶購買投資型商品時,需要填寫一張「保戶投資屬性分析問卷」,方便保險公司依保戶投保的風險類型,銷售符合的投資商品,不過台壽表示,「投資標的限制」亦即保險公司不可銷售超過保戶可承擔風險外的投資標的。
再者,若保戶以外幣購買投資型商品,還會有限制。台壽舉例,若保戶購買美元投資型保單,因受限保險法及中央銀行換匯法令限制,則無法選擇台幣及人民幣計價之投資標的,僅能投資美元,提醒保戶投保時都需處處留意,以免影響自身權益。

而公勝保經品牌總監郭莉芳則認為,民眾購買外幣保單時,除了應檢視自身投資外幣用途外,還需注意保單類型屬「躉繳型」還是「期繳型」,前者為保費1次繳清,匯率風險點到點,風險較大;若選擇後者分期繳完,以半年或年繳一次保費,匯率風險相對較低。
此外,郭莉芳亦建議,投資外幣應設定匯率的理想承接價位,換句話說,當幣值的匯率低於理想價格時,民眾除了繳保費,更可增加兌換外幣做定存,可減少匯率在波動大時所承擔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