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2019-05-28 23:28經濟日報 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全球最大醫學盛事──北美生物科技產業展將在6月3日登場,近期資金再度聚焦生醫相關類股。法人指出,儘管短線面臨貿易紛爭、美國藥價爭議等雜音,均無損生醫產業基本面表現,建議採取定期定額,搭配大跌大買,持續建立部位,中長期有機會獲取不錯的回報。

據Bloomberg統計,過去十年,生醫相關類股在展會登場的6月表現不俗。以MSCI全球健康照護指數為例,6月上漲機率70%,平均漲幅1.1%;代表精準醫療的ETFx健康科技指數,6月上漲機率更高,達80%,平均上漲2.1%。
常李奕翰表示,5月來,受到貿易戰、美國藥價爭議等逆風影響,造成醫療類股股價回跌。但是若觀察基本面,企業獲利預期未因此改變,且併購活動依舊頻繁,反應短期為信心面的動搖,而非基本面惡化。
群益全球關鍵生技基金經理人蔡詠裕也表示,截至目前,為止已逾八成美國企業公布首季財報,當中,有85%醫療保健股財報優於市場預期,有助提振相關族群股價表現。
安聯全球生技趨勢基金經理人許志偉則從評價面分析三大生醫族群,2019年大型生技股獲利預估增幅8.1%、製藥增幅0.7%,美國製藥專利到期幅度偏高,獲利動能下滑;目前S&P 500生技指數預估本益比不到11倍,在長期平均15.41倍之下,評價持續被明顯低估;另外從五年EPS CAGR和PEG比較,生技評價仍偏低,製藥股評價合理。
展望後市,許志偉看好的原因是,產業基本面仍在正向,後續也可能有併購、財報、新藥等正向因子。蔡詠裕則表示,在人口老化趨勢下,看好生技醫療股中長期成長趨勢,同時還可享景氣影響性較低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