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早安健康2019-07-09 林奇芬
【早安健康/林奇芬(Money錢雜誌顧問)】最近有網友在臉書上問我,手上幾支基金近期表現都不太好,是否該賣出?我再多了解一下,發現網友對於所投資的產品並不了解,對推薦產品的理專沒有信心,再加上對金融市場震盪感到焦慮,因此對於是否持續投資失去了信心。
這些焦慮不安,在理財的路上總是持續發生,並常常打亂理財計畫。究竟是市場不好、產品不對,還是自己理財的決心不足呢?
近年我持續接觸投資人,發現大多數人是理財門外漢,只是隨著市場氛圍,一頭熱的買進某個熱門標的,如此理財極容易買在產品相對高點,並經歷較大的震盪風險。與其隨著市場起舞,還不如訂好自己的理財計畫,強化投資心理,並耐心執行。
理財先理心三,想清楚,你是短線投資人,還是長線投資人。
許多人都說,我要長期理財,但其實只要投資有獲利,大多數人選擇趕快獲利出場,反而在虧損時,多數人選擇繼續持有。因此有句話說,套牢變長期投資,說白話文一點,多數長期投資者,大多是因為虧損被套牢了。這樣的結果更說明了投資人心理面的矛盾。
難道長期投資不一定會獲利嗎?其實,還是先回到長期投資的定義是多長?究竟是3個月、3年,還是10年?
一般在台灣投資人心中,1年以上就算長期投資了,如果是如此,那我建議大家重新定位自己,是一個短線投資人。真正長線投資人,要能經歷一到二次以上的景氣循環,換句話說,至少要10年以上才算是長期投資。
如果你是短線投資人,就要謹守停損停利的原則,記得停利空間要比停損空間多一倍,例如停利10%,停損就要設5%,停利20%停損設10%,這樣才能賺多賠少。
如果你是一個長線投資人,理財重點不是停損停利,而是你的資產配置適不適合長期投資。因此,股債比重如何分配,投資標的可否夠分散,或是採單筆投資或定時定額投資,這些才是需要去思考的重點。
以上三個理財心方向,你想清楚了嗎?想清楚後再開始理財,你會發現,理財也沒有那麼難了。
本文獲得「林奇芬治富俱樂部」 粉絲專頁授權刊載, 原文連結。
作者簡介:林奇芬,現職:Money錢雜誌顧問。經歷:Money錢雜誌社長、Smart智富月刊社長、總編輯、衛視中文台財經節目製作人、公共電視新聞部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