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買投資型保單要錄影 嚇退爺奶
發佈時間-2019/10/22

 

工商時報
 

投資型保單歷年新契約保費收入


人過70歲還是想投資賺一筆。據壽險公會15日發布的投資型保單分析報告顯示,2017年與2018年70歲以上保戶購買投資型保單的人數,都在3萬人次以上,占當年投資型新契約件數的7~9%,這些有錢的爺爺、奶奶,二年共投入投資型保單1,017億元,都超過當年投資型保費的一成。


但壽險公會指出,金管會自2018年11月開始要求各壽險公司,針對70歲以上保戶投保投資型保單,必須要錄音錄影,確定高齡者了解保單特性、相關風險及確認投保意願。此新措施成功嚇退爺爺奶奶們,今年前6月70歲以上投保投資型保單的人數降到1萬出頭,即去年全年的31%左右,新契約保費則為173億元,壽險公會估計全年70歲以上投資型保單的人數及金額都會「大幅減少」。

為了因應低利率環境及提供更多 元的壽險商品,台灣在2001年開放壽險業得經營投資型保單,一直到2002年下半年才有首張投資型保單問世,壽險公會分析台灣投資型保單發展17年來,如連動債保單、月配息型類全委帳戶、目標到期基金等都曾瘋狂熱賣過。

投資型保單的極盛時期是2018年一年賣出5,033億元,創歷史新高紀錄,但之前也經過金融海嘯,被雷曼兄弟債券波及,還有2016年的英國脫歐及美國總統大選,都讓投資型保單買氣急凍,降到1千多億元。

對於未來,壽險公會預言投資型保單將有四大趨勢,一是退休生活著重穩定現金流,投資型保單結合保險與投資,再透過專業投資團隊投資,未來將成為退休理財的主流商品;二是過去銀行靠著高資產客戶撐出的投資型保單買氣,在金管會要求提高死亡保障門檻後,銀行銷售投資型保單比重會下降。

三是高齡者買投資型保單的比重可能下降,因為外界要求金管會保障70歲以上保戶,所以目前都要對70歲以上保戶投保投資型保單,要錄音、錄影留存到保單結束後5年,會影響銷售意願及投保意願。

四是接軌IFRS17後,儲蓄型保單勢必大幅減少,投資型保單可能成為多家壽險公司的主力商品,與保障型保單的銷售會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