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稅務資訊 稅務資訊
財政部昨(14)日發布,近年產業創新條例抵減稅額年年成長,自2012年至2018年共成長兩倍左右。相對的,占全國稅收比例則呈現逐年減少,即使加上促產條例過渡時期的抵減稅額,2018年也僅占總稅收的1.3%,與2012年比少了4.9個百分點。
財政部表示,產創條例的租稅優惠主要在於研究發展支出可抵減稅額,從近年抵減稅額的成長狀況來分析,可看出政府提供研發獎勵措施,有利帶動企業投入研發,加速產業升級。
財政部表示,為促進產業升級,健全經濟發展,促產條例自1991年施行,後來因應全球化經濟競爭及我國產業即將邁向知識經濟時代,2010年訂定產創條例接棒促產條例,企業投資於研究發展支出的金額可在規定限度內抵減稅額。
財政部表示,促產條例雖實施期滿,但過渡時期仍有核定減免稅額,不過已大幅減少,去年適用產創條例的核定抵減稅額已首度高於適用促產條例者。
統計指出,適用產創條例抵減稅額2012年首年為57億元,之後逐年成長,至2018年為177億元,成長兩倍以上。
而適用促產條例的抵稅,則是從2012年的1,065億元,降低至2018年的135億元,隨著促產條例落日,規模已大幅減少。
近六年來,促產加上產創條例合計稅捐減免占總稅收比重,也是呈現逐年降低的態勢,從2012年占比6.2%,降到2018年的1.3%。
若從行業別來看,近六年都是以製造業抵減稅額最高,占整體比率介於八成四至九成三,其中又高度集中在電子零組件與電腦、電子產品及光學製品業,合計約占製造業九成以上。
若依據縣市別觀察,則以半導體產業為重鎮的新竹縣市最高,各年合計占比均在四成四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