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金管會擬加強壽險公司投資可贖回(callable)國際板債券的監管,由於掛牌的國際債中,有高達六成左右為可贖回債,引發各大國際債發行人緊張,近期紛紛向金管會詢問修法方向。金管會最快本週召集業者開會,制定新規範。
承銷商預估,可贖回國際債中,提前贖回時間多為3年以下,若金管會限制壽險業不得投資提前贖回在3年以下的國際債,對發行人及壽險公司的影響最大。
可贖回債是指債券發行人可在債券到期日前的任何時間,將債券本金及利息提前還給投資人。在市場利率走低時,發行人會將票面利率較高的債券贖回,改發行利率較低的債券。
該類型債券給予發行人隨市場狀況調整票面利率的彈性,但對投資人而言,卻要面臨提早拿回本金、卻因市場利率走低而使投資報酬率下滑的「再投資風險」。
金管會發現,受壽險業熱烈追捧的國際債,有超過一半附有提前贖回條件,比如一檔30年期債券,壽險公司可能才持有第3年就被贖回,不利壽險業資產與負債配置的管理,因此擬定新規,限制投資提前贖回時間過短的國際債。
根據櫃買中心統計,截至9月底,共有25檔國際債被贖回,金額高達68.48億美元;光是9月單月,就有六檔、35.29億美元的債券被贖回,單月被贖回金額創歷來新高。
券商主管解釋,今年6月英國公投脫離歐盟,資金湧入美元避險,拉低美元的市場利率,而許多可贖回國際債的贖回時間點為每年的9月,故出現贖回潮。但隨利率回穩,10月迄今尚未有債券被贖回。
業者提醒,若金管會祭出限制措施,發行人會改發行提前贖回時間較長,或沒有附贖回條件的債券,票面利率可能因而下滑,影響壽險業投資績效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