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稅務資訊 稅務資訊

期後事項 揭露未來財報
發佈時間-2020/3/2
2020-02-27 01:33 經濟日報 / 記者盧宏奇/台北報導

圖/經濟日報提供

「期後事項」指是財報報導期間後的一段期間內所發生的事項,而這段期間是從資產負債表日到董事會通過發布財報日,稱為「期後期間」,簡稱「期後」。


以2019年度財報來看,通過發布財報日若是2020年3月20日,期後事項即是自2020年元月1日至3月20日間發生的交易或事項。


會計上將期後事項分為「調整事項」及「非調整事項」兩種。


「調整事項」指期後發生的事項,因能更進一步證明已存在於資產負債表日的情況,應調整認列在所編製的財報。


例如,已進行數年的訴訟案件,在2019年財報的期後和解確定賠償金額,基於該和解是確認原已存在的訴訟結果,是屬於期後的「調整事項」,必須將相關賠償損失金額,認列在2019年財報。


「非調整事項」指期後發生的事項不予以調整改變所編製的財報,但如果屬重大事項,需在財報中附註揭露。

例如,廠房在2020年2月發生火災造成重大損害,即屬於非調整事項,會在2019年度財報揭露此一事件,但相關損失不認列在2019年度財報。


「重大之期後事項」附註是說明未來財報才會反映入帳的重大事項,財報使用者可透過此附註內容窺知對企業未來財報的影響。


常見的「期後事項」揭露及財報使用者關注重點,舉例如下:


一、期後宣告股利:此資訊對既有投資人而言,可就預期收到的股利進行資金規劃;對潛在投資人來說,亦可評估是否適時進場持股以賺取股利。


二、期後處分或購買重要子公司、主要資產,或是進行重大組織調整:此等事項通常是企業調整營運政策的重大事件,財報使用者需進一步關注此事項對企業未來營運之影響。


三、期後主要廠房發生火災或地震等造成的損害:因可能造成主要廠房無法順利運作,將有一段時間無法順利接單生產,不但對營收造成損害,甚至可能要承擔一些銷貨合約約定的賠償。


財報使用者也需了解,企業是否已進行適當的保險以降低相關損失。


財報不僅只有四大表上的量化資訊,附註中尚有許多質性說明及分析,閱讀財報的同時,必須懂得閱讀附註,才能獲得更多參考性資訊,也才不會漏讀或誤解企業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