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陳先生是資深公務員,今年55歲,太太是國小教師,兩人退休後每人可領每月約四、五萬元的月退俸,比許多民營企業上班族好得多。不過,在年金改革、保險宣告利率調降影響實質收益,台股投資先有美中貿易戰、今年又有新冠肺炎疫情衝擊而劇烈波動之下,夫妻倆不希望退休後還要驚嚇擔心資產收益大縮水,因此想調整投資理財計畫。
陳先生夫妻計畫五年後、60歲退休,退休理財首先求「穩」,希望在維持退休金與投資每年約有4到5%收益的前提下,調整資產配置,尤其以往陳先生存錢除了定存就是儲蓄險,使他相當擔心保險利率下調影響,因此他找上台北富邦銀行協助。
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資深副總經理陳弘儒指出,陳先生夫妻兩人年收入合計約170萬元,夫妻倆名下資產不含房屋共計有新台幣定存300萬元、台股部位400萬元、年金險300萬元,房貸剩下60萬元再兩年清償完畢。每年基本生活開銷支出約72萬元,等於年度結餘有68萬元可再做投資,房貸還完後的年度結餘可投資金額增至98萬元,可以好好做資產配置調整,提高投資效益。
陳弘儒指出,首先建議陳先生將年息僅0.8%的定存300萬元,挪出200萬元再加上台股部位調節200萬元,部位減半至200萬元,分別轉至投資等級海外債券及全球型股票型基金各200萬元。定存保留100萬元做為緊急預備金,台股水位降到200萬元後並以穩定、績優且配息佳的優質股票為主。
保險部分,陳弘儒表示,原本300萬元的新台幣利變年金險,宣告利率在保險公司多次調降後,利率及保價增值條件較不如以往,建議等年金險持有到解約須收費的期間屆滿後,以部分提領或解約等方式,轉投保300萬元附保證投資型保險,透過法人專業代操的類全委保單,及約有年化4%的提解撥回現金,就可達到陳先生退休金收益4到5%的要求。
他並補充,退休配置搭配保險商品,是考量到「身故保本」,也就是說,投資型保險雖非保本型,但若被保險人身故,則其受益人如配偶、子女,就可領回保險費本金,也就是陳先生自己投保自己,若是比太太先離世,則保險金可照顧太太受益人且免遺贈稅負擔。另外,陳先生夫妻這五年上班時間,可以年度結餘資金做定期定額基金投資,頭兩年有房貸時定期定額每月5.7萬元,沒房貸的三年每月8.2萬元,選擇平均年報酬率約4.5%的全球型股票型基金,累積至60歲退休時基金價值可達到480萬元。
不過,退休後這480萬元,陳弘儒建議轉投資海外債券,使海外債部位拉高到680萬元,基金部位維持200萬元。這是考量投資級海外債雖年收益率未必比基金高,但除穩定配息外,到期可還本,受市場波動影響的風險比基金更低,而基金因具流動性高的優點,持續保有200萬元部位應屬合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