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懶人投資術」或「存股」可能害你賠錢?專家點出關鍵原因
發佈時間-2020/7/24

林成蔭 聰明理財 2020-07-23 16:55


美國號稱是地表上最先進的國家,其勞工統計局每年進行「美國人時間使用調查」(American Time Use Survey),了解國民日常工作、進行家庭活動以及從事休閒和體育活動的平均時間,以供施政參考。

 

圖一為一般公民每天(分工作日、假日)在各項活動上花費的時間,睡覺和工作佔了大部分,這不意外,應該只要是人類都會如此。有趣的是,從休閒活動項目中可以看出,老美很喜歡看電視,平常每天看2.58個小時,假日則增加到3.36小時,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資料來源: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附圖一有個綠色框框為「家庭管理」,另一個藍色框框為「專業與個人照護服務」,光看項目不很清楚內容是什麼,但從圖二就可以了解。

 

圖二為活動(Activity),有更仔細的項目可以參考。綠色框框的「家庭管理」,中間有「財務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美國人每天只花0.03個小時在處理財務問題,其中,女生花0.03個小時,男生只花0.02個小時。

 

 

圖二的藍色框框為「專業與個人照護服務」,中間有「金融服務與銀行」(Financial service and banking),美國人不論男女平均每天花0.01個小時在使用金融相關服務。

 

把上述兩項的時間相加為0.04小時,約每天2.4分鐘。

 

由資料可知,美國人平時在電視上花的時間是理財相關活動的64.5倍(2.58/0.04)如果是假日更高達84倍(3.36/0.04),所以結論是,老美雖然愛錢,但更愛看電視!

 

台灣雖然沒有這樣的調查,不過看看影歌星八卦新聞的瀏覽次數、美食部落客的人氣、擠爆的旅遊景點,想想和你討論新款包包的朋友,可以想見,美國的場景一樣會發生在台灣,看到本文的網友可以驕傲,你是少數為自己的資產付出心力的人!

愛錢 卻不願多花時間理財

 

常見的場景是,人們可以花30分鐘看美食評論,去餐廳排3個小時的隊,只為了打卡拍照上傳,也會為了要不要換掉老舊的冷氣考慮3天,但是,當拿出比冷氣多十倍、百倍的錢去買股票,只花3分鐘思考!

 

這也是近年來,「懶人投資術」或「存股」蔚為風潮的原因,我們愛錢,卻不想花費更多的時間研究如何賺錢,這樣的作法是對嗎?

 

知名的「1萬小時法則」指出,想要在多數領域中成為專家,必須花1萬個小時練習,也就是如果每天工作8個小時,一周工作5天,那麼成為該領域的專家至少需要5年的時間。

 

然而投資理財變動更大更複雜,這也許是大多數人退避三舍的原因。

 

不過,後續研究顯示,不一定要1萬小時,舉例來說,一個只聽消息的散戶,在股市搶進殺出個5年、甚至於10年,能存活下來就不錯了,絕對不會變成「大師」。

 

「刻意練習」才是決定成就高低的關鍵所在,找到正確的觀念和方法,有品質的練習,才是成功之道,投資也是如此,決勝的重點不是資歴長短,而是找出正確的方法運用,財富自然日增。

 

投資方法門派眾多,各有千秋,實務上,花一點時間做好3個步驟,可有效增加功力:

 

一、投資前,寫下想法

 

不論是加碼還是減碼,調整投資組合時,必須記載這原因,選股的理由,而且通常最好在前一天就做好功課,包括什麼狀況(如價位、業績等)想進場或出場的訊號和因應策略。

 

二、投資時,平心靜氣

 

每天會有各種利多或利空消息充斥,如果過於關心,很可能會被當時的情緒影響,況且大多數人事後回顧,頭腦清醒時的決策比較正確,筆者習慣分析決策時聽巴洛克時期如巴哈、莫札特、海頓等人的作品,或著瑜珈音樂,以保持冷靜。

 

三、投資後,檢討改進

 

定時檢討投資结果,包括持有部位的高低、個別股票的選擇,最好每檔股票從買進到賣出價位、總盈虧金額都列在表上,一段時間後,從客觀的角度分析,能夠找出自己的盲點,加以修正改進。

 

這些程序不會花太多時間,而且建立好習慣,會發現對交易掌握程度變高,勝率也增加,這,才是真正關心自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