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2020-11-29 02:47聯合報 記者戴瑞瑤/台北報導
「出了社會才知道保險很重要,回家問媽媽,才知道父母有幫我買保險。」今年廿二歲的小琪說。據壽險公司公布的最新調查,廿世代且年薪大於四十萬的民眾,逾三成是父母幫忙處理保險或繳保費。

富邦人壽總經理陳俊伴說,廿歲以前許多人的保險都由家人父母處理投保,廿歲後年輕人開始握有投保自主權,且逐漸具備經濟獨立的能力,繳納保險費的責任通常也在此時回歸到自己身上。
從二○二三年開始,民法法定成年年齡調降為十八歲,未來年滿十八歲者就能為自己投保,面對保險商品和保險契約,年輕人需要提早認識與理解,才能避免爭議衍生。
陳俊伴建議年滿廿歲的保險「首投族」,首先要盤點已擁有的保障範圍,看看過去家人或父母幫忙投保的保單,也就是要保人或被保險人是自己的保單,看看是否有需要強化之處。他提醒,別因為父母小時候就替自己投保,就以為保障「保足了」,隨著人生的不同階段,早年買的保單可能保額不足、保障範圍較少,未必符合當下的需求。
第二步則是評估自已繳保費的能力。元大人壽表示,大部分的年輕人或職場新鮮人第一份薪水都不會太高,在保單規畫上必須量力而為,可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作為保費預算參考,確保每年所須繳交保費皆在能力範圍內繳納,不至於對後續生活出現太大影響。
第三步是就保障缺口來挑選適合的險種。全球人壽建議,年輕人首先要在實支實付醫療險上做足保障,就算過去父母曾經幫忙投保終身醫療險,也可補足現在高額自費醫療項目部分的支出。
接著是補強意外險及意外醫療險,因年輕人不論工作或個人生活,較常在外奔波,騎車、開車發生意外的機率會比較高,須考量若發生意外風險,自己是否會造成家人額外的負擔。
如果預算還足夠,可適度添加失能扶助險,由於年輕體能佳,即使遇到疾病或意外來敲門,相對有機會治癒,但同時也可能拉長復原期或失能照護期,若失能照護期長達十至卅年,失能扶助金可協助年輕人填補收入與照護費用。
部分年輕人容易忽略壽險重要性,全球人壽表示,壽險可減輕家人處理身後事的負擔,甚至可能有多餘的金錢可以照顧家人,若有預算考量,可選擇定期壽險。元大人壽也提醒,年輕人如果有助學貸款、就學貸款或其它債務,也應於壽險保障額度規畫時一併納入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