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保險業創新 看見四趨勢
發佈時間-2021/3/16
2021-03-14 01:28 經濟日報 / 賴苡安


2020年疫情肆虐、金融市場崩盤、乃至於國際上多起重大政治與社會事件等,其中,產業本質在於協助企業與消費者進行風險管理的保險業,無疑凸顯出重要性。

趨勢一 大數據驅動個人化保單
保險業發展迄今,依循大數法則進行商品定價。儘管保險活動的運作相對於支付與匯款來得低頻許多,然而當民眾持續定期收到保單繳費通知,卻從未發生過出險情況時,難免會有「這張保單是必須的嗎?」、「是否有更便宜的保單」等想法出現,這也就是大數法則應用的窘境。

聚焦於個人化保單回顧保險科技發展迄今之概況,所謂聯網裝置保單包括智慧居家保險、UBI車險、健康外溢保單等都借重數據分析與聯網裝置的應用,展開彈性調整保費的概念。

目前被業界視為標竿的Vitality專案,已進一步發展出整合異業提供消費者回饋的商業模式,相對於我國仍止步於提高保額或降低保費的階段,顯見促進消費者資料賦權之誘因仍具發展空間。

展望2021年,除冀望各主管機關適度開放各部會資料以利產業創新發展,數據分析也將做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能力,持續驅動個人化保單設計與定價。

趨勢二 資安防護需求增加
去年疫情席捲全球,也促進「零接觸」、「遠距」等應用崛起,促進產業數位化大幅躍進,疫情在重創全球經濟的同時,也驅動加密貨幣榮登投資人的新興避險工具,進而帶動去中心化金融應用絢爛。

然而,新興應用必然伴隨著相應的風險,由監管角度來看,我國政府已宣示將資安產業納入核心戰略產業;我國各家產險公司亦早已布局資安相關保單,而向來在金融與科技應用走得更快的歐美地區中,更有英國的Nexus Mutual透過區塊鏈技術提供消費者去中心化保險服務。

多數產業現今興許仍期待資安防護技術本身得以協助調適資安風險所帶來的影響;若單以資安保險的市場投保比率論之,我國的需求市場仍遠未及目前的市場領頭羊──美國。不過在疫情肆虐及5G與AI的落地下,數位化與科技化已成為不可逆的趨勢。

趨勢三 場景保險大行其道
星展銀行攜手科技大廠IBM進行API建置,陸續開放不同產業夥伴加入以壯大自有生態圈的「嵌入式場景金融」迄今廣為人知。場景金融的核心意義,在於「消費者無須親訪該金融機構的實體據點或是線上官網,也能獲取所需的金融服務」。除了於銀行業遍地開花,風潮亦悄然造訪保險業,形塑出「場景保險」應用:早在眾安保險進入市場前,華泰保險即展開了與淘寶保險的合作,在當時的淘寶商城推出「嵌入式」的退貨運費險;瑞典新創公司Bima也透過與非洲迦納電信公司Tigo合作,於迦納當地推出創新保險服務。知名iPhone品牌商Apple在台灣購買時提供加購的Apple Care+服務專案中,即有美國AIG保險公司的支持;國泰人壽於2019年攜手易遊網開保險界監理沙盒之先河,使消費者得於旅遊場景中「免轉台」式的同時購買機票與旅平險。

趨勢四 善用科技優化客戶體驗
在科技化的驅動下,包括保險業的金融服務業現今皆已從過往的「產品導向」轉為「服務導向」,如何同時提供客戶優質的產品與服務,為各保險公司在規劃策略上不斷思索與持續修正議題。

對保險業而言,服務核心不外乎「核保」與「理賠」兩大營運環節。拜科技發展所賜,大數據、AI、區塊鏈等技術迄今不分國內外地持續以人機協作的模式優化保險產業的內部營運與外部客戶體驗。國際上,AXA保險公司以區塊鏈技術驅動航班延誤險的自動理賠機制、降低消費者申請理賠的繁冗流程,美國Travelers集團也借新創公司之力導入AI協助風險識別,節省內部人工核保的作業時間。除了各大保險公司正陸續布局數據分析與AI應用模型,以期達到自動核保與理賠之效益,2020年保險業的重磅新聞當屬壽險公會主導的保全/理賠聯盟鏈正式上線。

放眼2021年,持續進行數據累積,並雙軌訓練內部的數據治理能力,將是整體產業的共同趨勢。

(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