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升息前兆 央行加碼收游資
發佈時間-2017/4/26

升息前兆 央行加碼收游資

2017-04-26 01:05 經濟日報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美國重啟升息循環,我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也出現緊縮訊號。央行昨(25)日宣布,每月標售一次的364天期定存單,5月起標售金額由1,600億元增至1,700億元,金融圈人士解讀,此舉為央行升息前兆。

央行每月增加標售金額,等於每月從市場上多收回100億元游資,一年下來將增加1,200億元的資金沖銷量。對於央行何時跟進美國升息?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徐之強日前表示,若通貨膨脹率超過1.5%、台灣的景氣好轉、美國聯準會升息腳步加快,台灣央行今年升息的機會很大,最快下半年升息。

對此,永豐金控首席經濟學家黃蔭基持不同意見,認為台灣增加定存單標售量確實是升息前兆,但台灣景氣復甦與物價上漲率皆屬溫和,估計今年央行不會升息。

受到美國3月中旬再度升息影響,央行總裁彭淮南在第1季底理監事會議會後記者會上說,我國貨幣政策基調由原先的「寬鬆」轉向「適度寬鬆」。

歷史經驗顯示,央行升息、調整資金「價格」前,通常會先由資金「存量」下手。央行昨日宣布,為加速農曆年後的通貨回籠,5月標售發行的364天期定存單金額增加100億元,2年期定存單仍維持在300億元不變。

央行官員解釋,今年農曆春節過後的通貨回籠較慢,加上為因應金融機構資產配置需求,所以自5月起,364天期定存單標售金額將提高至1,700億元。

央行發行定存單是為了沖銷市場餘資,自2014年2月重啟標售364天期定存單來,最初額度為1,000億元,隨後逐步增至1,200億元、1,300億元、1,500億元、1,600億元,以及下個月的1,700億元。

對於外界認為,央行提高標售364天期定存單金額,是否代表「量先價行」,貨幣政策可能轉向緊縮?央行官員不願鬆口,強調只是加速通貨回籠,目前貨幣政策基調依舊為「適度寬鬆」,並未改變。

公股行庫資金調度主管指出,即使國內外景氣已見復甦,但目前市場資金仍屬浮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