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自由時報2021/08/24 19:23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根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投資型保單熱銷,光是今年前7月大賣3,402億元、年增率達94.5%;不過,金管會保險局今天特別針對高年齡者,提出3大風險提醒,包括:年長者面對招攬人員招攬投資型保單,應知道保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或保單帳戶價值投資虧損導致大幅上升等。
保險局指出,受到今年以來整體投資市場熱絡影響,今年前七月投資型保單新契約保費收入為3,402億元,相較去年同期1,749億元,幾乎翻了一倍,年增率達94.5%。
面對投資型保單熱銷,保險局副局長張玉煇提醒,投資型保單之種類及費用結構有多種型態,且投資相關風險是由保戶自己承擔,因此,消費者在投保之前,應審慎評估各商品之風險且詳細瞭解各種商品費用結構,選擇適合自己之保單,以避免日後產生爭議。
面對招攬人員招攬投資型保單時,保險局特別提醒高齡者,務必下列須知風險,第一、要確認自己是否仍有人壽保險或年金保險之保障需求;第二、應瞭解每年的壽險保障費用會隨年紀提高或保單帳戶價值投資虧損導致大幅上升。
第三、不要僅期待投資報酬率可能優於銀行存款利率,就貿然決定投保,而忽略投資型保險商品具自負盈虧、且不保證投資收益之特性。
此外,張玉煇也說明,投資型保單可以連結之標的,包括共同基金、金融債券、公司債及結構型商品等,換言之,這代表保戶需自行承擔連結標的價值下跌、流動性等多項風險。尤其,在決定連結複雜之投資標的前,需確認自己具備相關投資知識及風險承擔能力,勿受到高報酬率誘惑,而連結不適合之投資標的。
張玉煇強調,若以「解舊買新」或「借舊買新」方式投保新的投資型保單,不僅可能無法獲得更好保障或投資效益,反而可能面臨更多風險。因為,投資型保單本質為長期性保險契約,如舊保單可能因辦理部分解約(提領)造成保單帳戶價值不足致停效而造成保障中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