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投資最不該犯的錯
發佈時間-2021/10/5

鉅亨網新聞中心2021/09/30 10:48


雖然股市長期向上,但上漲過程中總會伴隨許多修正與反彈。相較於單純的買進持有策略,低點時買進、高點時賣出的波段操作,好像能帶來更高的獲利與刺激感。「鉅亨買基金」回測美國股市過去近百年數據,發現坊間常見的波段操作策略,聽起來很合理,但長期績效卻遠不如買進並持有與定期定額。

1. 低買高賣想像很美好,但實施難度高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採標普 500 指數,資料期間: 1928-2021。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以季及半年線為例,當季線高於半年線時持有,低於半年線時賣出。

黃金交叉與死亡交叉是最常聽到與應用的波段操作方式。當短天期股價移動平均跌破長天期時便賣出,等到短天期股價移動平均再度回到長天期之上時才回到股市中。從 1928 年以來,若使用季線與半年線及月線與季線當美國股市的買賣判斷依據,長期年化報酬率分別為 4.9% 與 4.7%,低於買進後就什麼都不做的 6.1%。且這並未包含交易手續費等交易成本,若加計交易成本,單純持有與其他策略的績效差距會更大。

2. 停利很簡單,但何時再買進卻很困難


除了黃金與死亡交叉外,另一個常聽到的是停利策略。當獲利來到一定幅度時就要賣出,讓獲利能夠順利入袋為安。除非獲利了結後就夠退休並再也不需要投資,不然何時再買進會是停利策略的最大問題。假設停利條件設定於 40%,停利後若市場如預期大跌,等到股市下跌超過 20% 後進場(40% 的一半,若停利設在 30%,回到市場的標準就是 15%);若是判斷錯誤,股市不跌反漲,當股市漲幅超過 20% 時認錯回到股市中。按照此邏輯停利的長期年化報酬率為 5.5%(一樣未扣掉交易成本),仍低於單純持有的 6.1%。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採標普 500 指數,資料期間: 1928-2021。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以 40% 停利策略為例,當獲利達到 40% 或以上時賣出,等待股市較賣出價格便宜 20% 或高出 20% 時重新進場。

3. 長期持有簡單又有效,定期定額同樣獲利豐

資料來源:Bloomberg,「鉅亨買基金」整理,採標普 500 指數,資料期間: 1928-2021。此資料僅為歷史數據模擬回測,不為未來投資獲利之保證,在不同指數走勢、比重與期間下,可能得到不同數據結果。最可能範圍為第一四分位數至第三四分位數間。

1% 至 2% 的差距看似不起眼,但長期下來,對績效的影響將遠遠超過想像。假設從 1928 年投入 1 萬元於美國股市,單純持有策略會變成 251 萬元,使用月線與季線波段操作的結果是 73 萬元、30% 停利的結果是 82 萬元。後兩者的表現不僅比不上單純買進持有,甚至低於定期定額的 115 萬元(將 1 萬元分散至每個月扣款)。從上圖同樣可看出,當投資時間越長,定期定額的報酬率就越優異,長期複利效果一樣驚人。

鉅亨投資策略

基金操作上,建議如下:

大筆資金記得資產配置,定期定額小兵立大功
如果說時間是投資的朋友,那隨意離開市場便是投資的敵人。無論各年紀或風險偏好的人,都該視自身接受度建立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主的完整投資組合,搭配每個月定期定額,避免短線進出或隨意獲利了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