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04:102022/06/10 工商時報 黃惠聆
近期愈來愈多法人關注債券基金買點,尤其非投資等級債券基金殖利率回到6%,再度吸引投資人目光。根據統計,近期資金從股票基金流到債券基金。
富達表示,儘管MSCI世界指數本益比在2020年新冠疫情之後首度跌破20倍,亦低於2000年統計以來之歷史均值;然而,考量目前仍存在全球經濟放緩與高通膨威脅,加上主要國家央行的政策立場維持鷹派,因此富達戰略資產配置上仍維持審慎看法。
針對債券投資,富達維持投資等級債優於非投資等級債的看法,不過,仍有不少法人認為,非投資等級債殖利率已回到6%之上,加上短期內非投資等級債違約率仍低,因此,建議投資人可以留意類風險債的買點。
路博邁固定收益投資長Brad Tank表示,以固定收益投資,原先只跌不漲的階段已告一段落,接下來投資人應準備迎接上下起伏的固定收益市場走勢。在固定收益組合,投資人不必繼續對存續期與信用債採取極度防禦性的配置。
Brad Tank說,對於風險承受度較低的投資人而言,存續期較短的投資級或非投資級債券與新興市場債券均具備良好的總報酬特性,因此亦值得納入考慮,短存續期的非投資級與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組合也有機會提供6%以上的殖利,另一方面,短存續期的投資級債券投資組合也有望提供接近3%左右的殖利率,對於一般投資人而言,市政債券的吸引力也不差。
瀚亞表示,在Fed加速緊縮及通膨壓力下,非投資等級債券仍須留意兩大風險,一是利率波動度高,利差仍有擴大空間;二是市場心態謹慎,以現金為王。因此,非投資等級債價格仍處於波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