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2022/11/15 08:48:05 經濟日報 記者王皓正/台北即時報導
美國最新CPI通膨數據低於預期,有望降低聯準會積極升息壓力,加以中國大陸鬆綁防疫限制措施亦提振市場信心,激勵全球股市呈現大漲走勢,美股更創六月下旬以來最大單週漲幅,資金亦同步回流股債資產。根據彭博資訊,過去一週整體股票型ETF資金淨流入236.91億美元,主要流入美國161.65億美元、全球62.92億美元,新興市場與中國大陸分別獲13.71億、5.46億美元資金淨流入,不過,歐洲與日本分別遭資金淨流出6.27億與4.35億美元,亞太區遭資金淨流出5.93億美元。產業ETF部份,近週淨流入的前三大產業為:醫療保健、不動產和科技;淨流出的產業僅有能源產業。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表示,美國10月CPI與核心CPI通膨降溫,且降幅明顯有感,帶動市場對聯準會放緩升息步伐的樂觀期待,資金回流風險性資產推動全球市場股債齊揚。然而,10月商品及醫療服務通膨降溫幫助壓低整體通膨率,但住房成本持續上揚,預估住房成本年增率要到2023年上半年才會觸頂,因此,儘管10月CPI放緩有助增強聯準會下調12月升息步伐意願,但一次性數據尚難預示美國通膨持續放緩趨勢與聯準會政策態度的調整,仍須持續觀察。
富蘭克林證券投顧建議,因應市場波動環境,建議以採取靈活配置的美國價值平衡型基金為核心,而通膨放緩、聯準會升息末期將逐漸開展債市的投資行情,建議投資人可依照個人風險屬性增持適合的債券型基金,首選以美元計價全球複合債型基金,保守可搭配具防禦性的美國公債或政府擔保抵押債。股市建議採取多元配置網羅輪動契機,包括具備抗景氣循環、通膨轉嫁機制和受惠低碳經濟轉型趨勢的基礎建設及公用事業產業,以及精選高品質龍頭股的美國股利成長型股票基金,並透過長期定期定額策略參與生技及科技產業創新商機。
富蘭克林坦伯頓穩定月收益基金經理人愛德華.波克表示,隨著觸發通膨的因素由能源轉向房市與薪資等更為黏著的因子,預期即便通膨可能因供給面瓶頸緩解而觸頂,相較於過去的經濟循環,本波物價仍將處於相對高檔,使得通膨前景仍具挑戰。當前多數央行以對抗通膨為唯一目標,並接受為抑制通膨可能帶來的經濟負面影響,雖然面對政策快速收緊使風險性資產承壓,預期一旦緊縮政策有所緩解,股債資產的負相關性將回復正常化,債券可望重拾抵禦風險功能。
美盛基礎建設價值基金經理人尼克.蘭利表示,儘管受到疫情影響的供應鏈通膨可能開始消退,各國央行升息遏止需求也將壓抑通膨自高檔放緩,但這次造成通膨的許多因素屬於結構性及破壞力,包括食物通膨、氣候通膨、全球供應鏈重組等,未來將難以回到過去長期低通膨低利率環境,著眼基礎建設資產有通膨轉嫁機制,通膨環境下基礎建設資產多有良好表現。
文章出處: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18/6765530?from=edn_subcatelist_c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