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自由時報 2023/07/13 18:58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
什麼是投資人最容易落入詐騙陷阱的管道?金管會今天點名是未經核准的金融交易服務,包括:「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非法境外基金銷售管道」及「境外證券商之網路平台」等。
金管會提醒,民眾如發現有非法業者於國內銷售金融商品或辦理金融特許業務,除通報警政署165反詐騙專線外,亦得檢具事證向金管會檢舉,投資前先留意並停看聽,以免落入詐騙陷阱。
證期局副局長張子敏強調,持續有投資人來陳述檢舉,有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虛擬貨幣)、境外證券商網路平台及未經核准銷售境外基金,其中,虛擬資產的件數最多,主要是尚未依規定簽訂法遵聲明。
張子敏指出,虛擬資產交易平台若要進行交易,就必須按照洗錢防制法簽訂法遵聲明,目前若無法作的業者,證期局是先予以輔導中,因為若未簽法遵聲明,就不能從事任何交易,否則,可以依法裁罰50萬至1000萬元。
證期局也點名3大境外投資管道相關風險:
1、「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由於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沒有落地,並非經金管會核准設立之機構,可能根本未受外國主管機關監理。
其次,相關商品是在境外提供,且虛擬資產交易資訊不透明、價格波動大,投資風險高,民眾如透過境外虛擬資產交易平台進行交易務必提高警覺,謹慎判斷相關訊息真偽。
2、「非法境外基金銷售管道」:非法業者常假借財務投資公司、財務顧問公司等名義,招攬民眾投資非法境外基金,如有交易糾紛,投資人常難以求償,民眾從事投資時,應選擇合法投信投顧公司與銷售機構,並查詢是否為合法境外基金,自身權益才能獲得保障。
3、「境外證券商之網路平台」:相關業者未經金管會核准於國內辦理證券業務,相關業務行為不受金管會監管,民眾如經由此類境外網路平台交易,相關投資行為不受「證券投資人及期貨交易人保護法」及「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等法規保護,投資人須自行承擔相關風險。
金管會強調,非法境外業者透過網路等方式招攬民眾投資或從事金融交易,如有交易糾紛,投資人權益無法受到保障;因此,金管會除多次透過新聞稿宣導民眾應透過合法管道進行投資,並與證券期貨周邊單位持續推動各項金融教育宣導。
文章出處: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4363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