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2018-03-26 09:04經濟日報 記者楊雅婷╱即時報導
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今年2月,近一年投信發行基金幣別中,台幣整體規模增胖近2.43兆元,仍為大宗;其次分別為美元和人民幣,各增胖946億元及近403億元。以增幅來看,美元和人民幣分別位居一、二名,各成長124%和86.15%,顯示人民幣已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外幣投資主流。
據彭博資訊顯示,人民幣在進入2018年後,因處於美元回軟及非美貨幣大幅升值的大環境下而出現一輪快速升值。值得注意的是,國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近一年成長逾八成,且近年來幾乎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顯示市場需求增溫。
回到基本面,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去年全球前七大經濟體—美國、中國、德國、日本、法國、英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速均超過1.5%。這種同步擴張的情況並不常見,可能會為今年全球經濟增長更上一層樓奠定基礎。
理財專家表示,隨著全球經濟活動繼續鞏固,以及最近生效的美國稅改法案可望帶給經濟的正面效益,也讓IMF決定上調了今明兩年全球GDP增長預估值至3.9%,全球景氣同步擴張的態勢也將延續。
中國經濟基本面,預期在政策改革紅利和「一帶一路」新絲路計劃效益逐漸浮現擴散下,亦有堅強基本面支撐人民幣的表現。
在策略上,面對近期國際情勢雜音較多,包括貿易戰爭議升溫等,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因應今年市場波動擴大,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元資產為核心,在市場波動擴大下,宜混搭股債組成的多元資產作為核心,收跟漲抗跌之效,中期掌握收益和成長兼收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