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國人投資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近一年成長逾八成,且近年來幾乎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顯示市場需求增溫,人民幣正逐漸朝國民投資邁進。新台幣計價基金也受惠經濟回溫而逐月增胖。
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截至2018年2月,近一年投信發行基金幣別中,新台幣計價基金仍為大宗,整體規模增胖近2.43兆元;其次分別為美元和人民幣,各增胖946億元及近403億元。若以增幅來看,美元和人民幣各成長124%和86.15%、分別位居一、二位,顯示人民幣已成為僅次於美元的外幣投資主流。
進一步觀察國人人民幣存款餘額水位,據統計,國人持有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所占比重兩成不到,凸顯相關計價基金未來發展還有很大空間可以期待。
理財專家表示,近年包括台幣及人民幣計價基金規模持續增溫,主要是受惠於全球經濟環境回溫所致。尤其進入2018年後,更進一步受惠非美貨幣大幅升值。
面對近期國際情勢雜音較多,包括貿易戰爭議升溫等,安聯收益成長多重資產基金經理人林素萍表示,因應今年市場波動擴大,建議投資人可以多元資產為核心,在市場波動擴大下,宜混搭股債組成的多元資產作為核心,收跟漲抗跌之效,中期掌握收益和成長兼收的機會。
宏利中國高收益債券基金經理人陳培倫指出,今年大陸境內外債市表現大不相同,其中境內債市在歷經2017年修正過低的殖利率水準後,今年投資價值浮現。
陳培倫分析,因為金融市場去槓桿化政策持續進行,預計大陸經濟增長將在2018年逐步放緩;相較於全球已開發市場逐步走高的利率政策環境,基於市場關聯度低,反而形成對大陸境內債市有利的環境,凸顯投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