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工商時報 彭禎伶/台北報導
去年資本市場大爆發,國內8大壽險公司除稅後獲利1,230億元,較前年成長16.7%外,備供項下金融資產在去年一年內增值逾1,400億元,使得去年8大壽險公司的綜合損益高達2,469億元,年成長近161%,為今年初預留獲利基礎。
國內前8大壽險公司即國泰人壽、南山人壽、富邦人壽、新光人壽、台灣人壽、中國人壽、三商美邦人壽及全球人壽,去年備供項下金融資產價值變化最大即國泰人壽,增值近517億元;其次是富邦人壽增加355億元;南山人壽及新光人壽則更增值192億及127億元。
由於帳上股債去年底累積大量未實現獲利,今年初主要壽險公司亦在1、2月趁機實現大量股票及債券利益,國壽、富邦、南山、新壽、中壽及台壽等六大壽險公司,前2個月累計稅後獲利高達421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762%,且不少公司都創下獲利的同期新高。
去年3月6大壽險公司單月獲利20.37億元,略遜於2月,推估今年3月在全球資本市場波動下,主要壽險公司獲利應也是優先求穩,進行一些避險性的投資操作,先降低風險性資產部位,再伺機逢低進場。
據保發中心公布,去年壽險業整體稅後獲利1,229億元,創下歷年獲利新高,但若以前8大壽險公司去年全年稅後獲利1,230億元來看,主要獲利都集中在大型壽險公司,如台銀人壽去年稅後虧損30億元,宏泰人壽也是小賠7億元左右,另外如中華郵政及遠雄人壽則各獲利3億及19億元。
壽險業除了去年稅後獲利創新高外,備供出售項下的金融資產去年一年也是價值大幅上揚,整體壽險業約逾1,400億元,使得綜合損益應也逼近2,500億元;若再加上無活絡市場項下債券,在去年底未實現獲利約2,500億元,持有到期項下的未實現獲利則約1,900億元。整體來看,去年底壽險公司投資的金融資產,主要是股債的未實現增值利益應高達4,665億元以上。
但今年2月債券殖利率反彈,不少公司手中持有的債券未實現獲利大幅蒸發,但也有不少公司是趁機大量實現股債利益,先落袋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