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4 03:00 工商時報 呂欣芷
根據內政部統計,1946年至1964年間,台灣出生人口約超過500萬人,這群「戰後嬰兒潮世代」正逐漸邁入退休生活,也開始進行人生資產與價值的交接規劃。保經業者指出,資產轉移的過程中,常會發生各種形式的問題,尤其高資產族要擔心稅務、公平問題,更甚者還要避免家庭紛爭的發生。
永達保經表示,財富傳承過程常見四大風險,一是不動產傳承,由於價值難以均分,易引發紛爭,且繼承人可能無力完稅;二是遺產總額高,當總資產金額過高時,繼承人必須準備足夠現金繳稅;三是意外突然來臨,國人普遍忌諱談遺產分配,但疾病、意外無法預測,若未能及早規劃,恐導致爭產或財富凍結;四是太晚啟動規劃,隨著年齡增加可能讓規劃受限,例如影響保單選擇與保障效益,甚至因健康情況改變,錯失規劃機會。
磊山保經建議及早規劃資產傳承,才能確保資產能更完整、安全地留給指定繼承人,避免日後因缺乏規劃而引發家庭衝突與法律糾紛。磊山保經副總吳清和舉例,若想將名下房產留給配偶,可透過結合信託、遺囑與壽險的三階段傳承架構來安排,首先,將房產設立信託,指定配偶擔任受託人,享有完整管理權,確保其居住權益;其次是設立遺囑,透過遺囑明確指定信託受益權,雖法律有特留份限制,但因房產已信託,權利僅能主張受益權,實際控制權不落入其他人手中;最後則是透過壽險保障預留現金,讓配偶可用保險金向其他共同繼承人購回,最終完整保有房產所有權,達成資產的整合。
但磊山提醒,保險早已不再是「預留稅源」的單一目的,而是「預留現金」以應對多種實務情境,一筆備妥的壽險金可在稅單未核發前、資產凍結期間,快速提供家庭現金流,不僅能應對醫療、喪葬、搬遷等開銷,更能減緩情緒衝擊與衝突壓力。
永達保經指出,保險商品的契約強制性與功能機制,讓其在傳承上具備優勢,例如可隨時因應人、時、境變更保險契約的受益人;另《保險法》第112條的保障,若身故給付有指定受益人,除受實質課稅原則認定的情形外,保險金額不計入遺產總額,降低遺產稅負擔,實現財富傳承。
文章出處: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424700337-4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