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4 00:44:35 經濟日報 李芝嫻
保險的真正價值,不在於購買的那一刻,而是在需要時能發揮作用。然而,許多人誤以為「買保險」是一次性決定,實際上,隨著人生階段的不同,保障需求也應隨之調整。專家提醒,保單應該如同健康檢查一樣,定期檢視與優化,確保每一階段都能擁有足夠的防護。
第一階段「單身族」建立基本防護牆。風險不會因年輕而缺席,單身族應建立風險轉移,優先規劃意外險及實支實付醫療險。年輕人活動力高,通勤、運動、旅遊等意外風險相對高,且健保給付有限,實支實付型保單是重要的起步裝備。進階規劃則為定期壽險搭配重大傷病險,重大傷病險主要是提供罹病時,能有喘息與治療的經濟來源,壽險可兼顧也許有經濟需被照顧的父母,此階段健檢重點為醫療保障是否涵蓋常見的高花費治療,如標靶藥物、微創手術、自費醫材等。
第二階段「成家立業期」妥善規劃人生責任。成家後保單配置核心除醫療保障外,應強化家庭責任。這個階段不僅是父母的孩子,也是孩子的父母,更是家裡的經濟支柱,規劃重點為拉高壽險保額,若不幸離世,孩子教育費、配偶和父母的生活費等至少有保障;進階規劃則為長照險,現在不只擔心走太早,更怕病太久,罹病不只醫療費用高,還可能造成收入中斷,治療後若無法完全康復,長照險能確保生活費不會壓垮家庭。此階段健檢重點為壽險額度是否足以支撐家庭責任,若被迫停工,生活是否能穩定運作等。
第三階段「事業高峰期」整合資產與保障。此階段事業逐漸穩定,資產慢慢累積,隨著年紀增長,很多定期醫療險保費愈來愈貴,且國人平均餘命漸長,定期醫療險將在老後產生保障空窗期,規劃方向應轉為終身型醫療險。保單不僅是保障,更是極佳的財務工具,而時間是放大資產最佳的本錢,進階規劃應為年金險或具穩定現金流等保障。退休禁不起一絲風險,投資型與穩定型資產配置比例應重新審視。此階段健檢重點為目前醫療險能續保到幾歲?年輕累積的資產否能轉為穩定現金流,是否可配置具傳承或資產保全功能的保單等。
總結來說,保險並非買完就萬事無憂,而是需要與人生同步進化。唯有定期檢視與靈活調整,保單才能在關鍵時刻成為真正的安全網。(本文由台灣人壽飛雁通訊處業務襄理李芝嫻提供,記者任珮云採訪整理)
文章出處: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122377/886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