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31 09:30 工商時報 鄭淑雲
面對醫療自費項目增多,越來越多新手爸媽在孩子出生後便積極規劃醫療保障。不過,保單選擇百百種,究竟怎麼買、買多少,才是對孩子最合適?富邦人壽南方通訊處處經理吳偉銘提出五大核心建議,並提醒小孩的保險,與其追求「買好買滿」,不如掌握「黃金投保期」,提早布局才是關鍵。
新生兒至國中前 五大基本保障一次掌握
針對新生兒到國中階段的保單規劃,吳偉銘建議家長應從以下五大險種考量:
首先是醫療險(實支實付+定額型):嬰幼兒免疫系統尚未成熟,住院機率較高,實支實付醫療險可分擔手術費、自費醫材與雜費支出,尤其在健保給付有限的情況下,更顯重要;定額型醫療險則可貼補病房費用與家長因照顧請假而損失的薪資。
二、是意外險:小朋友活潑好動,常見跌倒、運動傷害與骨折,尤其是國小、國中階段,因運動會、騎腳踏車等意外骨折案例屢見不鮮,意外險便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建議納入意外失能、意外醫療及意外住院等完整意外保障。
三、是重大傷病相關保險:近年台灣重大傷病有年輕化趨勢,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統計,每年約有500名18歲以下兒童罹癌,常見病症包括腦瘤、血癌與淋巴癌,建議同步規劃「療程型癌症險」與「重大傷病險」。前者涵蓋住院、手術、門診、化療、放射線及安寧照護等完整療程,後者則提供一次性給付,作為醫療或家庭照護資金支援。
四、是個人責任險:除了自身風險,也要注意孩子可能對他人造成的損失。不少孩童在校或外出時,可能因打鬧或碰撞造成同儕受傷或財物損壞。投保個人責任險可補償由法律責任衍生的損失,減輕家庭財務壓力。
高中以後這樣調整 15歲、18歲是關鍵分界
孩子進入青春期後,保單也應適時檢視與調整。吳偉銘表示,15歲是兒童保障與成人保障的分界點,根據法規,15歲前意外或身故理賠上限僅約69萬元,滿15歲後則可比照成人辦理。因此,應重新檢視意外險與醫療險的保額是否足夠,並針對早年規劃的低日額、低雜費保單,適度補強。
到了18歲,更不能忽略「汽機車責任險」的重要性。他指出,青少年剛取得駕照,常因駕駛經驗不足而發生事故。他分享有位客戶的孩子剛滿18歲,發生車禍導致對方臉部骨折受損行整型治療,賠償金高達30萬,幸好當初有投保機車責任險,由保險公司全額給付,否則家長壓力難以想像。
醫療險挑選四原則 避免等待期與續保爭議
針對醫療險的挑選,他也歸納出四項重要原則,幫助家長做出正確選擇:
·掌握投保時機:在完成新生兒代謝異常篩檢報告後的7~10天內儘速投保,以避免理賠爭議並排除等待期限制。
·保障額度要足:實支實付型醫療險雜費限額至少20~30萬元,以因應醫療自費項目增加所帶來的實質負擔。
·優先選擇「保證續保」條款:避免未來因體況惡化遭拒保或續保困難。
·留意等待期限制:醫療險通常有30天等待期,癌症與重大疾病則為30~90天不等,以免在等待期間發病卻無法理賠,導致後續爭議。
最後,最重要的是量力而為,投保應以家庭可負擔的保費為基礎,避免保單中斷反而失去保障。若預算有限,吳偉銘建議至少應投保「實支實付醫療險」與「意外險」兩項,因這是兒童最常申請理賠的項目,包含支氣管炎、腸病毒住院,以及國小至高中階段的運動傷害與骨折,皆屬高發案件。
他強調,每個孩子都有可能遇到風險,與其後悔當初沒保,不如把握時間及早規劃。同時吳偉銘也提醒,父母是家庭經濟支柱,應同步檢視自身的壽險與意外險保額是否足夠,避免「小孩保單買好買滿,父母卻毫無保障」的本末倒置情形。
文章出處: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731700025-4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