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保險傳教士/超高齡社會來臨 提早規劃第三人生好安心
發佈時間-2025/9/3
2025.09.03  09:00  工商時報  鄭淑雲

臺灣高齡化速度加快,長期照護已成為每個家庭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富邦人壽富海通訊處業務經理董嘉鳳指出,國人多半將保險重心放在醫療險,但真正壓垮家庭財務的,往往是治療後漫長的長照支出。若沒有提前規劃,第三人生的風險恐怕難以化解。

醫療規劃三部曲 缺一不可

董嘉鳳認為,醫療風險並不僅是「治療中」,而是涵蓋治療前、中、後三個階段,若缺乏完整規劃,保障仍不夠全面。


治療前,風險轉嫁重點在於重大疾病。隨著重大疾病發生率逐年攀升,龐大的醫療支出常令許多家庭措手不及。以癌症為例,標靶治療與免疫療法費用動輒數十萬元,負擔沉重。因此,建議透過重大傷病險或癌症險,事先建立安全防護網,一旦確診,能獲得資金應急,避免因經濟壓力而錯失黃金治療時機。

進入治療階段,實際醫療支出成為家庭最直接的壓力來源。雖然健保能分攤部分費用,但仍有許多項目需自費,例如特殊檢查、手術費與藥物支出。此時,實支實付或住院日額險就能補足健保缺口,減輕龐大醫療費用。

真正最容易被忽略的,是治療後的長期照護。許多人以為有醫療險就足夠,但若因疾病導致失能或失智,後續的照護支出往往更驚人。從看護人力、營養補給到醫療器材,每月費用可能高達5至8萬元。此時長照險便能發揮關鍵作用,協助分擔龐大費用。

人生不同階段 保險需求各有側重
她進一步指出,保險規劃要隨人生階段調整。30至45歲是打好基礎的關鍵期,此時收入逐漸穩定,繳納保費的能力也相對較佳。建議以重大傷病險作為核心,再搭配癌症險、意外險與實支實付醫療險,每月投入約三千至四千元,就能建立起完整的保障網,也是此階段普遍能負擔的合理範圍。

45歲以上者,多數人雖已有醫療險,但舊有保單保障往往不足,此時應重新檢視現有保障是否到位。以重大疾病險為例,早期僅限七項疾病,範圍相當有限;現行重大傷病險則已涵蓋22大類、逾300種疾病,甚至將精神疾病納入,只要持有重大傷病卡即可理賠,保障更完整、認定也更明確。

同時,也需補強看護險或長照險,富邦人壽業務經理董嘉鳳提醒,目前全台長照險投保率僅約2%,顯示國人普遍低估長期照護風險,一旦需求發生,家庭經濟恐難負擔。

長照險挑選三大方向
至於如何挑選長照險,她提出三大重點:首先是主約或附約。預算足夠者,可選擇主約型長照險,提供終身保障;若預算有限,則可選擇附約型長照定期險,保費較低、保障年限多可至 80 歲,CP 值高,適合作為入門型的長照規劃。

其次為,是否包含身故給付:目前長照險主要分為兩類:有壽險保障與無壽險保障。無壽險保障型雖不具還本功能,但保費相對便宜,適合單純以保障為優先的族群;有壽險保障型則具還本機制,雖然保費較高,但可將身故金留給家人,達到「保費有去有回」的效果。

最後是分期保險金給付方式:長照險給付內容包括一次金與分期金,其中分期金又分「按年」與「按月」給付。富邦人壽業務經理董嘉鳳建議,按月給付更符合實際支出需求;若已有按年型保單,也可再搭配按月型,形成「年度一次打底、每月穩定補充」的雙軌規劃。

董嘉鳳提醒,第三人生的保障不應等到退休才開始,而是應提前十至二十年規劃。唯有早一步建立完整保障,才能在高齡社會中安心面對醫療與長照挑戰,讓自己與家人不必因照護問題而陷入困境。



文章出處:https://www.ctee.com.tw/news/20250903700019-43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