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2018-04-25 01:39經濟日報 記者陳怡慈╱台北報導
壽險公司競推目標到期債保單,據壽險業者分析,除了滿足民眾對高報酬率的需求,另也有替集團成員練兵的用意,可謂「一兼二顧,摸蛤仔兼洗褲」。
壽險公司高層表示,新台幣利率處於歷史低點,新台幣收付的躉繳型利率變動型保單在銀行通路賣相轉差,加上人民幣升值預期再起、壽險公司順勢發行人民幣收付的目標到期債保單,造就投資型保單首季銷售榮景。
另家壽險公司主管也說,市售目標到期債保單,全部是躉繳型、6年期定期險,保單名目報酬率扣掉附加費用率後,美元的實際報酬率為平均每年3.2%~3.31%,人民幣為5.1~5.2%,報酬率比相同幣別的利變型保單高0.1~0.2個百分點,就連新台幣收付的目標到期債保單,實際報酬率也有2.2~2.27%。
除了滿足市場需求,壽險公司主管表示,目標到期債保單,為投資型保單連結目標到期債基金,得先由投信公司向金管會申請募集一檔目標到期債基金,再由保單連結該檔基金,這種操作方式,對於協助同集團的投信公司強化資產操作能力,也有不少幫助。
以台灣人壽為例,迄今已發行四檔目標到期債保單,其中兩檔就跟兄弟公司中信投信合作;中國人壽在現任董事長暨開發金控總經理王銘陽強化開發金孫公司凱基投信高階人事後。
據了解,規劃第3季發行的中壽第二檔目標到期債保單,將再次與凱基投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