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0 00:00 聯合報/ 余祖慰/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副教授(高雄市)
金庸武俠大師在其所著《笑傲江湖》中,描述了獨孤九劍的要旨在於一個「悟」字,縱使如令狐冲其劍法已練到無招的程度、達到劍術最高的境界,仍然有三次使用時遇到困境而心驚膽跳。
根據壽險公會截止至八月底的統計,國內壽險公司共廿一家,商品種類眾多,因應超高齡社會的來臨、明年將實施長照3.0、明年元旦將接軌IFRS17(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十七號公報「保險合約」)及TW–ICS(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等三件大事,無論是市場占有率大或小的公司,在市場經營方面,所面臨的商品行銷策略,猶如令狐沖在施展獨孤九劍時所經歷的三次危機,必須好好沉思;對消費者而言,了解未來壽險商品行銷策略,也有助於挑選合適的保險產品。
就通路而言,中小型壽險公司大多將其商品委由銀行及保經/保代公司來銷售。銀行及保經代公司主力商品將以利率變動型終身壽險、分紅保單、高保障倍數保單、年金型保險(即期年金與遞延年金)為主力,還本型商品為輔,透過各家公司的不同商品選擇,提供保單兼具保障、退休與資產傳承等功能,以滿足在面臨長壽風險與通貨膨脹下的人身風險規畫需求。
投資型保險雖然其合約服務邊際貢獻較低,但由於危險成本較低、 保戶自行選擇投資標的,有機會參與投資市場行情,並自行承擔投資績效的好壞,仍是通路方面市場的主力商品之一。其次,目前大型壽險公司雖然也開放部分商品委由通路銷售,然而市場主力仍以自己的業務員為主;雖然只能銷售自己公司的商品,但做好與其他通路不同的商品差異化行銷策略、運用公司的專業教育訓練、擁有品牌形象與良好口碑及優質的內勤團隊做好售後服務,是大型壽險公司具備優勢的地方。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不管從通路或公司經營而言,公司決策者更應重視消費者真正的商品購買行為模式,否則容易產生「行銷近視病」。換言之,保險商品基本上無好與壞,符合消費者想要及需求的就是好的商品。
基本上保險商品是「人與紙」所建立的契約、是一種「引申需求」,消費者往往不大會主動來買保險,業務員必須要適時適地從消費者的思維思考,以專業知識替消費者做好符合其需求的風險管理、資產配置與保險規畫;同時,公司的聲譽、財務經營及服務的據點,甚至迅速的售後服務(如理賠給付),都是消費者選擇買保險的考量選項之一。
	簡言之,因應當今的超高齡社會,期待各家公司能思考:獨孤九劍的要旨就是「悟」,從「悟」中了解消費者的真正需求,唯有以「消費者導向」為目標,才是商品行銷策略的根本之道。
	
	
	文章出處:https://udn.com/news/story/7339/9017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