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粉絲團
Face Book

首頁 最新消息 保險新聞 保險新聞

準備自己的母親節禮物 四款媽媽需求大不同
發佈時間-2018/5/2

2018-05-02 09:31經濟日報 數位部內容中心蔡靜紋


母親節即將來臨,媽媽總是無時無刻守護著家人,平常打理生活中的大小事,但最希望的就是心愛的家人平安健康。

根據「360°康健指數」調查發現,只有14%受訪者表示有能力照顧自己與家人的醫療需要。康健人壽總經理暨執行長邵駿崴(Tim Shields) 提醒媽媽們在忙碌職場及家庭之餘,也別忘了關心自己,定期檢視自身保險缺口。除全民健保的基本醫療保障,不妨善用商業保險轉嫁風險,照顧自己也保障心愛的家人。

邵駿崴說,規劃保險時一般可先參考「雙十原則」,也就是保費支出應控制在年收入的十分之一,保險金額則約是年收入的十倍;再依自身與家庭實際的收支狀況、未來需求和人生風險等三個面向進行評估,才不會花了大錢卻買不到足夠的保障。」

新手媽媽:用定期險拉高保障,基本意外、醫療險不可少

現今職業婦女比例越來越高,不少媽媽除須照顧嗷嗷待哺的孩子,也要同時分擔家庭經濟重任,若是生病或住院,除了病房費、手術費等種種開支外,還會衍生因無法工作產生的薪水損失以及聘請看護的費用,這些都會為家庭經濟帶來不小的影響。邵駿崴建議可以利用定期險低保費、高保障的特性加強意外與醫療防護網。

三明治媽媽:投資型保險搭配完整醫療附約

需要扶養小孩與父母的「三明治」媽媽,固定開銷多負擔重、如何將保險的保費降到最低,卻又能得到最大的保障是保險規劃的重點。邵駿崴建議,若想每月只用一筆錢滿足保險與投資兩大需求,不妨考慮兼顧人身風險保障與靈活理財功能的投資型保單。

熟齡媽媽:選擇一次性給付特定疾病險保障失智風險缺口

熟齡媽媽的孩子大多都已離家獨立或成家立業,離退休不遠或已經退休的這個族群,隨著年紀越長對醫療照護的需求也將會逐漸提高,但失智的保障缺口卻是大多數人所忽略的。

邵駿崴建議,選擇一次給付特定疾病保險產品,保險金可用在醫療、看護或養護中心費用,讓患者獲得更好的照顧,也幫助家人減輕心理與經濟上沉重負擔。

單親媽媽:定期壽險、癌症或特定傷病險、意外險及住院醫療險

單親媽媽面臨的風險是所有媽媽中最高的,不但要一肩扛起家計還要為孩子的教育費用做準備,因此壽險、醫療險、癌症或特定傷病險、意外險等缺一不可。在有限的預算下,必須優先考慮的是充足的保障,各式的定期險是最佳的選擇。

「康健人壽享安心醫療定期健康保險」,提供市面上定期醫療險較少見的定額給付,在滿足民眾醫療風險缺口的同時又能幫助減輕醫療費用負擔,或是補償因住院而收入中斷的損失,只要銅板價就能滿足手術及住院兩大保障需求,以及獲得四大自費醫材的補助,適合預算有限的單親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