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最新消息 投資理財 投資理財
在小富翁理財營裡,我問小朋友「股票」是什麼?孩子們七嘴八舌的回答,突然有人說:「老師,股票是不是貼在屁股的郵票?」全堂哄然大笑!
股票到底是什麼?小時候我曾問在上市公司工作的父親,因為他有公司配發給員工的股票,經常在研讀報章股票資訊,父親反問我:「你說股票是什麼啊?」我回答:「股票,不就是價錢低的時候去買,價錢高了賣掉嗎?」父親微笑頻頻點頭,可能覺得這孩子頗有理財天分,竟然講出了股票致勝的大道理。直到我長大、真正投資股票多年後才發現,投資市場千古難解的問題正是:究竟股票價格的高點在哪裡,低點是多少?至今仍困擾著所有的股民同胞。
精打細算,不受高股利誘惑
股票是彰顯公司價值的證券,若想投資參與一家公司的經營,分享營運盈餘的成效,方法就是在流通市場購買該公司的股票,透過持有公司股權來獲得利益。股票令人又愛又恨,因為它漲跌不定,可能賺大錢,也可能賠一屁股。
一般來說,投資股票的目的是期待它未來能夠升值,也就是買了之後,股票的價錢會上漲。另一目的是期待股票配發高股利,即公司營運績效佳的時候能夠配給投資人股票股利或現金股利。然而,有些上市櫃公司雖然配出高股利,股價卻跌價掉落(或自己不巧買在高點),等於是賺了股利、賠了股本。所以整體而言,要算算是否有合理滿意的報酬率,而不能只被高股利所誘引。
過去台灣股市曾有一段亮麗歲月,受到世界經濟局勢和台灣景氣影響,股市不再風光,客戶組成轉以法人為主。一般家庭個人是否有能力操作股票來致富?股票這樣的理財工具適合做為家庭理財投資,為下一代儲備教育基金或準備自己的養老金嗎?
股票市價起伏不定,我認為並不適合作為家庭的最主要投資,但是光台灣就有上千家上市櫃公司發行股票,若能選擇到經營績優且穩定配股配息、長期具升值潛力的股票來投資,仍不啻為家庭資產配置的選擇。
多元資產配置有效分攤風險
若覺自己挑股票很困難,也沒有時間看盤了解股票走勢和經濟情況變動,可以選擇投資股票型基金或指數型基金。由基金經理人操盤或依據市場指數調整,不需投資人費神選股,省去不少看盤吸收資訊的心力,但相對的要付出較高的手續管理費,自己仍要費心估量基金投資進場及出場的時點。
若將股票做為家庭理財資產配置的一部分,可以用孩子的名義來買股票嗎?是的,小孩子可以買股票。父母可以幫未成年的小孩子在證券公司開戶買賣股票,由父母作為代理人進行交易。現在證券市場更推出定期定額的方式買股票,父母可以利用贈與或是孩子自己的錢來購買有穩定配息的績優股票,作為孩子名下的資產,長期下來應該會比存在銀行有更好的收益。
說到贈與,我來分享一件長輩贈與股票的個人軼事。我出生時,有位很照顧父親的富裕長輩問父親,要送什麼禮物給我這個剛出生的長女?當時的傳統都是送金飾或紅包,父親卻向這位頗有資產的傳統大家族長輩建議改送當時「台灣合會」的股票,雖面額不大、股數很小,後來台灣合會改制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這檔股票後來就成為現今的臺企銀股票,時間一拉長、世事多變遷,股票已經是當年價值的數十倍。如果送的是金飾,或許沒有這麼優異的增值性。
相反的,如果公司營運不佳,股價一落千丈,恐怕比郵票還不值錢。若投資蝕本賠了一屁股,股票真的會變成「貼在屁『股』的郵『票』」。因此家庭理財投資宜以多元資產配置的方式分攤風險,小心為了賺錢而孤注一擲在股票上,或是聽小道消息盲目進出,最好以長期眼光研究股票標的公司的成長增值性來謹慎投資,才是避免「股票變郵票」的正道。
本文摘自親子天下出版《媽媽財務長的幸福理財學:給孩子一生受用的金錢價值觀》